中国支付服务优化“成绩单”:半年度目标达成,下一个阶段如何持续发力?

元描述: 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各地在优化支付服务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,包括外卡受理覆盖率、移动支付交易量、现金支付便利化等方面的提升。文章还展望了下一步工作方向,探讨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,并提供专家观点和案例分析。

吸引人的段落: 2024年上半年,中国在优化支付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。各地政府积极响应人民银行的号召,在银行卡、移动支付、现金支付等方面推出了多项举措,为境外来华人员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支付体验。从外卡受理覆盖率大幅提升,到移动支付交易量翻倍增长,再到零钱包兑换发放超百万,优化支付服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,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,特别是旅游业的复苏,提供了有力支撑。但优化支付服务是一项长期工程,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,成为下一个阶段的关键。本文将深入探讨各地在优化支付服务方面的“成绩单”,分析取得的成果,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。

外卡受理覆盖率全面提升,支付便利化助力入境游发展

关键词: 外卡受理,支付便利化,入境游

自优化支付服务工作部署以来,各地政府积极推动外卡受理覆盖率的提升,为境外来华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支付体验,助力入境游的快速发展。

覆盖率大幅提升,外卡受理范围不断扩大

数据说话: 截至目前,全国各省市重点商户外卡受理覆盖率基本全部超过95%,部分省市甚至实现100%覆盖。例如,北京市重点商户清单内有效商户Visa、万事达等主要外卡卡种受理覆盖率达98%,较2月底首批1.1万户重点有效商户近30%的覆盖率实现短期内快速提升。广东省2.8万家重点商户支持境外银行卡受理,覆盖率超95%,其中广州市覆盖率超过98%。河北省重点商户数量共计1.2万余户,截至6月底,已全部完成外卡受理改造工作。

多元化举措,提升外卡支付体验

各地政府在推动外卡受理覆盖的同时,还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提升外卡支付体验,例如:

  • 硬件改造: 北京市基于“食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、医、学”八类场景,结合来华人员动线轨迹,明确两批重点商户,全力推动重点商户开展外卡POS机新增或升级。
  • 政策引导: 上海市针对外卡交易制定了相关政策,鼓励商户接受外卡支付,并为商户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。
  • 宣传推广: 各地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推广外卡支付,提升商户和消费者的认知度。

外卡交易规模显著增长

随着外卡受理范围的扩大,外卡交易规模也呈现出显著增长。2024年上半年,上海市共发生外卡交易超190万笔、金额35亿元,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.2倍和0.8倍。江苏省新增和改造智能POS机具1.8万台,带动外卡交易31万笔、5.9亿元,环比增长近50%。深圳市外卡交易笔数、金额则分别增长了93%和68%。

总结: 外卡受理覆盖率的提升、外卡支付体验的优化,以及外卡交易规模的增长,表明各地政府在优化支付服务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,为推动入境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移动支付交易翻倍,数字支付成为中国支付名片

关键词: 移动支付,支付宝,微信支付,数字人民币

移动支付作为中国支付服务的一张“名片”,在优化支付服务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各地政府通过优化身份认证流程、提升交易限额、扩大白名单商户数量等措施,不断提升移动支付的便利性和安全性,吸引越来越多的境外来华人员使用移动支付。

交易量快速增长,移动支付活跃度持续提升

数据说话: 今年上半年,广东省外籍人员移动支付活跃度持续提升,支付宝、微信等“外包内用”和“外卡内绑”业务交易金额21.8亿元,二季度交易金额较一季度增长126%,新增服务境外用户超86万人次。上海市移动支付业务共计发生交易近1950万笔、金额23亿元,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1.3倍和8.8倍。江苏“外卡内绑”“外包内用”累计交易超144万笔、3.5亿元。湖南两项业务共计114.3万笔、金额1.9亿元,交易笔数、交易金额分别是2023年全年的1.7、2.1倍。

多元化服务,满足境外来华人员支付需求

各地政府积极引导支付机构推出多种移动支付服务,满足境外来华人员的支付需求,例如:

  • 优化身份认证流程: 人民银行各省市分行组织支付机构优化身份认证流程,简化境外来华人员的注册流程,提升用户体验。
  • 提升交易限额: 针对境外来华人员的支付需求,支付机构提升了交易限额,方便他们进行大额支付。
  • 扩大白名单商户数量: 各地政府指导支付机构及银行持续扩大白名单商户的数量和范围,为境外来华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支付服务。

数字人民币助力支付服务优化

深圳市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在支付服务优化中的应用,通过在机场、口岸设置自助发卡机和发放数币“红包”等举措,推动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应用。目前,深圳市已发放硬钱包近3万张,超3.6万部终端设备、2.3万家商户、100余条公交线路支持“拍卡即付”。

总结: 移动支付交易量的快速增长,以及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应用,表明数字支付已经成为中国支付服务的“名片”,为境外来华人员提供了便捷、安全、高效的支付体验。

现金支付便利化提升,保障支付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

关键词: 现金支付,零钱包,ATM机

尽管移动支付和银行卡支付越来越普及,但现金支付仍然是许多人,尤其是老年人和偏远地区居民的常用支付方式。各地政府通过发放零钱包、布设支持外卡取现的ATM机等措施,保障了现金支付的便利性和安全性,为支付服务提供了“最后一公里”的保障。

零钱包发放超百万,满足小面额零钞需求

数据说话: 今年以来,江苏省累计兑付“零钱包”约161.1万个,主动提供上门收款、配款等服务约22万次。广东省零钱包派发也破百万,达到114.2万个。北京市、上海市、深圳市兑换发放零钱包数量分别为69.2万个、63万个、71万个。

重点关注出租车行业,保障司机和乘客的现金支付便利

许多省市将零钱包投放重点瞄准了小面额零钞需求大的出租车行业。截至7月23日,在河北省累计发放的77.77万个零钱包中,为出租车行业发放的有4万余个。截至6月末,四川省银行机构为出租车行业兑换零钱包73821个,涉及20元以下面额现金900余万元。

支持外卡取现的ATM机具覆盖率高

广东省拥有支持外卡取现的ATM机达2.1万台,覆盖率达71.4%,广州市覆盖率达98.5%。北京市、河北省、湖南省同样已布设超1万台该类机器。江西、贵州、云南、甘肃、内蒙古等地均表示,重点银行/全国性银行支持外卡取现的ATM机具覆盖率达到100%。

总结: 零钱包的广泛发放和支持外卡取现的ATM机具的普及,为境外来华人员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现金支付服务,保障了支付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,推动支付服务优化迈向新阶段

关键词: 可持续发展,支付服务优化,商户调研,满意度调研

优化支付服务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,需要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。各地政府将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,不断优化支付服务,提升用户体验,构建更加完善的支付服务体系。

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,需要政府、银行、支付机构的共同努力

专家观点: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认为,优化支付服务需要政府、银行、支付机构的共同努力,才能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。

加强商户调研和用户满意度调研,持续提升支付服务水平

专家观点: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强调,需要在拓展支持外卡受理商户等的同时,同步做好境外来华人士满意度调研及商户调研工作,不断增强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服务满意度和获得感。

优化支付服务,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

各地政府将继续探索新的支付服务模式,例如:

  • 湖南省“汇钱包”服务: 实现“外币现钞兑换”与“本币零钱配备”的便利化整合,施行“银行+外币代兑机构+旅行社+导游”的全链联动服务模式。
  • 广东省代理见证开户试点: 持续便利港澳居民“足不出境”即可在试点银行开立内地银行账户。
  • 深圳市数字人民币应用: 通过在机场、口岸设置自助发卡机和发放数币“红包”等举措,推动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应用。

总结: 优化支付服务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,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提升。未来,各地政府将继续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,不断优化支付服务,构建更加完善的支付服务体系,为境外来华人员提供更加便捷、安全、高效的支付体验。

常见问题解答

1. 优化支付服务的目标是什么?

优化支付服务的目标是为境外来华人员提供更加便捷、安全、高效的支付体验,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,特别是旅游业的复苏。

2. 哪些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?

优化支付服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,主要体现在外卡受理覆盖率大幅提升、移动支付交易量翻倍增长、现金支付便利化等方面。

3. 下一步工作方向是什么?

下一步工作方向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,包括加强商户调研和用户满意度调研,探索新的支付服务模式,以及政府、银行、支付机构的共同努力。

4. 优化支付服务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?

优化支付服务能够提升中国支付服务水平,吸引更多境外游客来华,促进旅游业发展,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。

5. 如何评估优化支付服务的成果?

可以从外卡受理覆盖率、移动支付交易量、现金支付便利度、商户和用户满意度等方面评估优化支付服务的成果。

6. 优化支付服务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?

优化支付服务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,例如,进一步提升移动支付的安全性,加强对商户的培训和指导,以及完善支付服务体系等。

结论

优化支付服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,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提升。未来,各地政府将继续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,不断优化支付服务,构建更加完善的支付服务体系,为境外来华人员提供更加便捷、安全、高效的支付体验,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。